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对于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表义上来说,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基本逻辑,体现客观现实;发展就是要继承和革新,有所变化,能够反映时代性。而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应用于我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为本,全面深化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途径、方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正确处理发展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既是解决学校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推进改革、谋划发展、保持稳定、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对科学发展观对于学生工作的具体理解可以分为三条:首先是贯彻科学发展的态度;其次是贯彻科学发展的原则;最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表现。
一、贯彻科学发展的态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工作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首先指导我们的是工作方面。要学习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认真的工作,积极主动的去工作。要主动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水平,着眼于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在之前的一个阶段,由于刚刚接手辅导员工作,在工作定位上就出现了偏差,抱着维持现阶段水平的态度去工作,这种工作态度使我自己感觉到积极工作的心理非但没有保持住,反而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这使我反思到,在工作上一定要有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心态,因为工作就是逆水行舟,如果不积极主动,那么你的工作情况一定是倒退
二、贯彻科学发展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学生是高校价值之所在。高校的价值就在于有学生,在于培养和造就学生。所以,应该确立并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学生为先”的教育理念。近几年职业高校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育带着商业色彩进入市场,学校生源广,质量高,就兴旺发达,反之则黯然失色,学生交费上我们的学校,与学校的关系已经不是昔日的需要与服从关系,变为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有权利要求在大学里能够学到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技能,有权利要求学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能创造性地引导他们做人、做事等。因此,我们每个教职工从事的任何工作都与学生有关,都是广义上的学生工作,在工作中都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
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六个字:教育、管理、服务。具体讲,就是要使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并有机统一起来。三者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管理是手段,是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主从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这和被管理者,这在学生工作中的反映就是用规章制度去管住、管好学生。这种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现在的新形势。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过程质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强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性,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行为习惯的进行引导和示范,重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另外要承认、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性,积极鼓励学生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使有各种层次需要的学生各得其所、开阔视野,顺利实现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自习限制就应该放开。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谋求自我发展而不是紧紧绑在教室中。
三、具体解读科学发展在学生工作中的表现,理念创新的核心内容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保证学生工作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六个方面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的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依靠和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为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素质的人才标准观。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创造力将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成为关系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力量,那种“唯文凭、唯分数、唯专业”传统的人才观已不合时宜。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与实践力方面,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创造力与实践力的发掘,训练、强化、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和实践才能,积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3.树立突出主体、开发潜能、激发创造的工作方法观。传统的学生工作常常是管而不导,堵而不疏。这种治标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学生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职业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进行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来进行学生的需要诱导;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利益驱动来进行学生的需要驱动等等,激发创造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从而使学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结构。
4.树立体现互动性、层次性、整合性的工作体制观。高效的工作体制可以促发主体的工作热情、兴趣,使主体在工作中不断产生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成为主体不断产生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不竭动力;也可使整个工作群体形成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体制重心的错位,造成协调、服务部门忙于应付具体事物性的工作,而无暇对整个学生工作进行协调与把握;二是体制基层的虚位,学生工作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整个学生工作活力欠缺,创造力不够;三是体制的整体创造力的空位,造成领导机构、协调部门、基层组织的脱节。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体制理念的创新,其中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上层和基层相互激发工作活力与创造力;二是体制的结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三是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务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形成“上”有“决策层”,总揽学生工作全局,把握带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原则;“中”要有“协调层和监控层”,对学校总体学生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控;下”要有“责任层和落实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实行工作重心的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这样整个工作网络就会形成一个动态、灵活的高效的“金字塔”型体系。
5.树立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内容的科学工作内涵观。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但在新的时期这三大主题的结合方式以及它们三者自身的内涵就存在理念创新的问题。传统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面对新时期学生的人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等等,传统的教育、管理已经显现出落后,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学校学生工作要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
6.树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工作新途径观。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